我们使用Nginx时,大多数场景下使用的都是七层的HTTP负载均衡(ngx_http_upstream_module)。在1.9.0版本以后,Nginx也开始支持TCP(ngx_stream_upstream_module)四层负载均衡。
四层/七层负载均衡的区别
四层负载均衡,就是基于IP+端口的负载均衡(TCP/UDP)。七层负载均衡,就是基于URL等应用层协议(HTTP)的负载均衡。熟悉网络分层协议的同学就很容易推理到,还会有基于MAC地址的二层负载均衡和基于IP地址的三层负载均衡。二层负载均衡会通过一个虚拟的MAC地址接收请求,然后再分配到真实的MAC地址上去。三层负载均衡会通过一个VIP(虚拟IP)接收请求,然后再分配到真实的IP上去。四层负载均衡会通过IP+端口接收请求,然后再分配到真实的服务器。七层负载均衡通过虚拟的URL或者HOST接收请求,然后再分配到真实的服务器上去。
所谓的四层到七层的负载均衡,就是依据四层及以下、七层及以下的信息来决定如何转发。比如四层的负载均衡,就是利用三层的VIP,然后加上四层的端口号,来决定流量如何来进行负载均衡。
对于负载均衡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点:
上游服务器配置:使用upstream server配置上游服务器。
负载均衡算法:配置多个上游服务器的负载均衡机制。
失败重试机制:配置当超时或者上游服务器不存活时,是否需要重试其他服务器。
服务器心跳检查:上游服务器的健康检查/心跳检查。
upstream配置
upstream就是真实处理业务的服务器,upstream在http指令下:
upstream server的配置如下:
IP地址和端口:配置上游服务器的IP地址和端口;
权重:weight用来配置权重,默认1。权重越大,分发的请求越多。如上所示:3个请求:1个到192.168.0.1,2个到192.168.0.2。
配置完上游服务器(upstream)之后,就要配置proxy_pass来处理用户请求。
负载均衡算法
负载均衡策略用来解决请求到来时,如何选择upstream server进行处理,默认采用的是round-robin(轮询)。
round-robin:轮询,默认负载均衡算法,通过配合weight配置实现基于权重的轮询。
ip_hash:根据客户IP进行负载均衡,相同的IP会被负载均衡到同一个upstream,配置如下:
hash_key [consistent]:对于一个key进行hash或者使用一致性哈希算法进行负载均衡。Hash算法存在的问题是:当增加/删除一台服务器时,将导致很多key被重新负载均衡到不同的服务器。从而有可能导致用户访问出问题。因此可以考虑一致性哈希,服务器横向扩展时,只有少部分机器会被重新分配。
哈希算法:此处是根据uri进行负载均衡,可以使用Nginx变量,从而实现复杂的算法。
一致性哈希算法:consistent_key动态指定。
下面看一下根据参数cat(类目),做的稍微复杂一点的负载均衡:
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,更多的是使用Lua脚本进行处理。
lua_balancing.lua
如上所示,如果其中一个分类在60S内的请求过多,则可以通过以下改进来平滑请求。
least_conn:将请求负载均衡到最小活跃连接的上游服务器。如果配置的服务器较少,则转为基于权重轮询的算法。
除了上面的负载均衡策略,商业版的Nginx还提供了least_time,就是基于最小平均响应时间进行负载均衡。
失败重试
失败重试主要包含两部分配置:upstream server和proxy_pass。
通过配置上游服务器的max_fails和fail_timeout,来指定每个上游服务器,当fail_timeout时间内失败了max_fails次请求,则认为该上游服务器不可用。然后剔除该服务器,fail_timeout时间后会再次将该服务器加入到存活列表中进行重试。
上述参数详情请参见:《分布式系统超时重试》
健康检查
Nginx对上游服务器的健康检查采用的是惰性策略。(Nginx商业版提供了health_check的主动检查)社区版的Nginx可以集成nginx_upstream_check_module进行主动健康检查。配置如下:
TCP心跳检查
interval:检测间隔时间,此处配置了每隔3s检测一次。
fall:检测失败多少次后,上游服务器被标识为不存活。
rise:检测成功多少次后,上游服务器被标识为存活,并可以处理请求。
timeout:检测请求超时时间配置。
HTTP心跳检查
HTTP心跳配置比TCP额外多了2个配置:
check_http_send:健康检查时所发送的请求内容。
check_http_expect_alive:当上游服务器返回匹配的状态码,就认为上游服务器存活。
这里面需要注意的是,健康检查的时间间隔不宜过短。否则有可能会造成拥堵,更甚至造成上游服务器挂掉。
长连接配置
可以使用keepalive指令配置Nginx与上游服务器可缓存的空闲连接的最大数量。当超出数量时,最近最少使用的连接将被关闭。keepalive指令不限制Worker进程与上游服务器的总连接数。
要想与上游服务器建立长连接,还需要如下配置:
总长连接数=空闲连接池+释放连接池。首先,长连接配置不会限制Worker进程可以打开的总连接数(超出的作为短连接)。连接池需要根据不同的场景进行设置。
空闲连接池太小,连接不够用,就需要不断的重新建立连接;如果太大,就会造成还没用就超时了。
其他配置
域名上游服务器
上面的配置在加载时,host就会被解析成IP。但是当host的IP变更时,IP不会改变。但是商业版的Nginx是支持动态变更IP的。另外proxy_pass http://c1.3.cn是可以支持动态解析的,但是这样反向代理就只能配置一台了,比较尴尬。还有一种解决方案就是lua脚本动态解析。这里不再赘述了。
备份上游服务器
上面192.168.0.2被配置为备份服务器,当所有上游主机都不存活时,请求就会被转发给备份服务器。
不可用服务器
当上游服务器出现故障时,可以通过该配置临时摘除机器。
配置示例
除了反向代理之外,还可以使用缓存来减少上游服务器的压力。
全局配置(proxy cache)
开启proxy buffer后,缓存内容将存放在文件系统中,从而提高系统性能。
location配置
通常情况下,为了减少网络开销,一般会使用gzip来减少网络数据包的大小。
参考:《亿级流量网站架构核心技术》